返回书籍页 登录

随性写来,满纸智趣

作者:石华鹏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14:13 | 字数:1603

——读马未都散文《金槌朱汤生》

石华鹏

马未都先生在成为著名收藏家之前做过文学编辑,写过小说,年轻时也是一文学青年,与王朔他们玩在一块儿,据说当年马先生的小说影响巨大,那段时间他总是收到很多陌生女孩来信,都称读过他的小说。

后来改革加开放,国家迎来盛世。古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马未都先生实乃牛人,他总是反着来,混乱之时人们忙着这运动那运动,他却默默收了很多古董、旧物,到了如今盛世,收藏热遍神州大地时,他开始教别人玩收藏,办起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收藏之余马先生重抄文笔,写书,写散文,写下见闻,写出感受,随性写来,满纸智趣。

马未都先生在新浪博客上写,两三天贴一篇,节奏均匀,千字以内:菜场风景、狗性、两会、松紧带、秋裤、星星……天上地下,圈里圈外,民生社稷,没什么不能写,这样连续写了七年,其耐性让人吃惊,更让人吃惊的是点击量之巨,每篇文字点击量低的十万,高的四五十万,可以说马先生是这个时代的“超级作家”——每篇小文字都有如此多的人阅读,奇迹!我们总抱怨读者在哪里,原来都在这里。

马先生博客的公告栏上有这样一行红字: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我闹不明白的是,既然这些内容都是免费阅读,打开电脑即可看,别人再转载和发表还有意思吗?这公告是“外交辞令”还是另藏玄机?

我们谈到的这篇《金槌朱汤生》是马未都博客第673篇,写于2011年1月19日,纸媒体《人民文学》2014年2月号发表,我想《人民文学》应该是得到了马先生授权的,这篇文字在马先生博客上显示已有114808人阅读过。

人们喜欢读马未都的文字——阅读量说明了这一点——我也喜欢读,我把他的博客放在收藏夹里,随时点开来读读。人们为什么喜欢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马先生是大名人;二是马先生文字好。这两点同时降临到一人身上,也算是前世修来的。马未都的文字好在哪呢?我以为,他的文字不“媚”:不媚俗、不媚雅、不媚权、不媚势,简单说就是真实、朴素、有智、有趣,再简单说就是不装、不二、不空,还不长。

《金槌朱汤生》这篇呢,在他的博客里算是长文了,一位自己敬重的、传奇般的人物过世了,马未都先生的情感当然是复杂的,回忆故友、描述传奇,省视收藏境界、感叹人世沧桑,写朱汤生,也是写自己,所以全文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情感真挚,人物形象行走于字里行间,所述对象如在读者眼前。

仅读这篇文字,您就能感受到前面说到的马未都文字的好处,当然这种文字的真正魅力,在于你感受不到文字的存在,如一块洁净玻璃,透过它你看到美妙世界,但你感受不到玻璃存在,这是好文字的妙处。马未都写朱汤生,有紧张惊险的拍卖故事,有一个外国人精通中国瓷器的传奇,有两人惺惺相惜的挚爱文物的情感……处处都构成陌生的吸引力,所以读者读来也是兴味盎然、眼界大开。

这类文字还有一个魅力,就是名人写名人,一个名人介绍另一个名人,互为名声。马未都先生在中国,名声限于收藏界又不限于收藏界,因为当下中国大有一股全民皆收藏、全民爱收藏的味道了,所以马未都的名声也是明星级的,走到哪都有“粉丝”包围。而马先生笔下的朱汤生先生,在收藏圈内大名鼎鼎,圈外就少有人知道了,可以肯定地说,因马未都这篇文字会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位拍卖界的“金槌”先生。

读过此文,我一个收藏外行也不得不对这位朱先生生出崇敬之心来:一个英国人对中国的瓷器鉴赏有着世界级的水准和影响力,这得付出多少努力啊!一位本可以成为杰出艺术品经纪人、赚上很多钱的人,他并没有走这条路,一生都在扮演学者和鉴赏家的角色。一位金牌拍卖师,没有真正意义上亲自买过一件艺术品,他对瓷器的爱不在于拥有,而是以过眼、上手、鉴赏为乐。还有,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瓷器和中国的爱让人感动,他曾对友人说:“可能我被生错了地方,我想我应该是一个中国人。”

如此看来,马未都笔下的朱汤生真是一个可爱的、令人敬重的外国友人。

2014年3月15日 福州

目录
目录

正文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