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所谓温泉,所谓文化

作者:石华鹏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14:15 | 字数:1764

——读小山散文《在七叠温泉的一点漫想》

石华鹏

有时,我会想到这样一个“庸人自扰”但魅力十足的问题:我们常说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那么在人的生命里,是如何从物质世界迈入精神世界的?或者说,人是如何在物质中实现向精神层面过渡的?这其中有多长的路要走、需要什么契机?

看起来这是一个玄妙高深的哲学问题,实则不然,它不玄不深。我们与文学打交道,阅读作品,甚至提起笔来写,无非就是为了让这一问题的答案重见光明,或者说是以实践的方式——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来体验这一生命感觉的穿越。文学的产生——无论文学的写实(现实产生的叙述),亦或文学的虚构(想象产生的叙述),正好昭示了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迈进的诸多细节和种种可能。再者,文学同时拥有的物性和神性特征,让这一多少有些玄妙的话题变得可触可感起来。所以,文学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着自己,认识自己;文学也是一种哲学,让我们拷问自己,思索自己。

我曾在一篇谈茶的小文里感慨:茶本俗物,它解生理之渴,但千百年的流转,它已化入我们的文明之中,来解我们的精神之渴,我们有幸,借着茶——这一日日相见的俗物的梯子,往上爬,往上爬,爬到人生的慨叹里去,爬到人生的醒悟里去。

其实,所有的文字都是那把梯子,我们借着它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里攀爬。在爬到顶峰的那一瞬间,我们得以与我们的灵魂相见、拥抱。

最近,当我读到小山的散文《在七叠温泉的一点漫想》时,我发现不光只有我在想着这样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小山也在想,只不过与我的务虚不同,她试图在实在的生活现场,揭示并强调人的生命由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升腾的过程——她在泡温泉时泡出了自己的“道”,她说:“我在七叠温泉,就不但但是受用解去倦意之类。可以说,我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灵魂之旅。”她的文章中多次出现“物我两忘的悠然”“大脑梦游一样延伸到时空隧道的另一端空间”“有限归于无限,顺乎天意”等指涉精神层面的语汇,我知道,这一切皆由物质的“温泉”生发出来。

由“七叠温泉”到“漫想”,在小山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在物质世界中向精神世界过渡的历程,这一历程可能在瞬间完成,也可能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它们完成的契机或许离不开两个因素:现实的叙述和想象的虚构。那么,在这篇文章里,温泉是现实,路边橄榄树上的橄榄是现实,闽清历史名人黄乃裳是现实;想象呢?是对物我两忘的境界的渴求,是想早日“得道”不再糊涂着活,是想探秘长于七叠温泉边上的黄乃裳何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这温泉给予了他启迪吗?总之,现实是有,想象是无,有中生无,无中生有,即所谓温泉,所谓文化,在这二者之间,达成彼此穿越的默契,只有如作者引用的东山魁夷的一句话:“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自我是物,真实是魂,舍弃、放下、沉静、思索,物方能抵达魂,当是生命之境也。

在《在七叠温泉的一点漫想》里,我们作为此文的读者,不仅感受到了生命内部物质与精神互为转化的神秘密码,而且,我们还分享了作者关于温泉关于温泉文化的见识与见解,我们也跟随她一同享受了一次温泉的“身体之旅”到“灵魂之旅”。或许,后者才是作者写下这篇文字的初衷,而前者,是她留给喜爱思考一些“不着边际”问题之人的意外“礼物”。当然,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篇文字离开她的主人之后,它的遭遇只有老天爷才知道。

小山的散文我读过不少,她是那类懂得散文并懂得如何作散文的人。她对事物的敏感和乐于思索的理性,决定了她的散文走在一条抒情与审智的中间道路上,这是一条鸟语花香、神光闪动而充满魅力的道路,它灵动而深邃、感性又知性,它既给你脚踩大地的踏实感,又给你内心飞翔的翅膀。很显然,这是一种风格彰显的写作,这种散文它不是像小说那样征服欲十足,它不是想说服你,而是和你交谈,促膝那般,真诚而娓娓道来,如山中的道人,平静而朴素地讲述她的“道”,说完了,她便悄然隐退,不知所踪。一如《在七叠温泉的一点漫想》所呈现出的这样。

我说过当下的散文写作,不是陷入抒情的泥沼,便是坠入理智的深渊,这二者均可把散文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些都不是好的散文,好的散文,是如小山这般,走在情与智的中间道路上,表达自己,表达世界,让他人聆听。大画家吴冠中说,“风格是自己的影子。”小山的散文是有了自己的“影子”的,但她的“影子”被遮蔽了。不过话说回来,真正的写作者,谁又在乎遮蔽不遮蔽呢?

2012年7月20日 黎明街

目录
目录

正文卷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