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走向海洋的心灵皈依(四)

作者:曾纪鑫 | 发布时间:2018-07-31 15:10:58 | 字数:3501

我所在的单位于“三八”期间组织旅游,我们这些男同胞“借光”而行,专车从厦门开到莆田,游过莆田广化寺后,就径直开往与湄洲岛隔海相望的文甲码头。

由妇女节想到中国女人地位的历史变迁,进而引申至即将游览的妈祖圣地湄洲岛,心头突然闪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念头,觉得现代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轰轰烈烈地掀起了,至今延续不息。将妈祖信仰与女权主义联系在一起,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无数男女信徒在以妈祖为中心的灵光笼罩下顶礼膜拜,不是一种中国式的女权主义又是什么?要知道,这种信仰之初,可是处于“三从四德”理学思潮盛行的南宋时期呵!朱熹压抑女性的正统理学源自南宋起于福建,将女性奉为至尊地位的妈祖信仰也源自南宋起于福建,这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闽大地,是一块怎样神秘而奇异的土地啊!

天气格外晴好,能见度相当之高。隔海相望,就见到了湄洲岛的轮廓。随着轮渡的航行,湄洲岛越来越近。轮渡靠岸,站在船舷往前跨了一步,我便确凿无疑地踏进了湄洲岛的氛围。无数海外妈祖信众一生的宏愿,就是前来湄洲岛妈祖祖庙进香朝拜。遗憾的是,不少信徒终其一生也难以如愿,只能在一次次虚幻的想象中笼罩妈祖祖庙的灵光。而我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于一跃间便踏入了圣地怀抱。

环顾四周,澄澈与空灵顿然入怀。天是蓝的,海似乎更蓝,海面腾起细微波浪,浮光掠金,编织着既单一又变幻无穷的图案。沿着海岸走不多远,就是金碧辉煌的庙宇,与其他名山类似飞檐翘角的佛寺并无二致。湄洲虽为岛屿,但它也是山,是浮现在海中的别致的山。

一行人随导游迤逦前行,我夹在其中,寻找着湄洲岛有别于其他宗教胜地的特殊感受。略带腥味的海风不时提醒我此刻正置身海岛,可大同小异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又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至来到妈祖升天处,寻到了妈祖由人而神的原初之地,眼前的一切,才变得生动起来,并有一种飘逸流动贯注胸间。是的,湄洲岛不是一座静止的岛屿,它随着海波在永不止息地浮动;岛上的岩石树木,还有人造的庙宇,也是活动的,在信徒眼中,它们有着永恒的生命与灵魂;而岛的上空,更有生生不息的活动与故事千百年来与日俱新地上演,那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仿佛另一世界的物事,妈祖是活动与故事的主角,她的身边簇拥着一个个神通广大的神灵,他们那无边的法力正以湄洲岛为中心,辐射至万里之外的唯有心灵才能抵达的辽阔海域,以善良、美丽与光明将邪恶、丑陋与黑暗驱逐、征服。

是的,妈祖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种创造的激情与模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妈祖刚一遇难,当地民众就选择了湄洲岛这一视野开阔的半山腰间视为她的升天之处。林默娘的肉体消失在惊涛骇浪之中,而她的灵魂却在海涛无法施虐的地方升天。想必,这是一处可以望得见林默娘遇难海域的所在。升天之处实在是太平凡太普通了,如果不在海岛之上,这是中华大地随处可以见得到的没有多少个性特色的地方——不甚高大的山腰间,几块不是太大的石头旁,妈祖的灵魂就从这里在天风的吹送、海涛的鼓荡中冉冉飞升,一直飘到唯有神灵居住的美丽天堂。

与其他神灵不同的是,妈祖功德圆满地到了神殿,并不贪恋天堂的奢华美景,总是以一副悲悯博大的胸怀,关注尘世大地,尽其所能、有求必应地将民间苦难与悲痛化为欢乐与笑声。

妈祖是神,但她来自民间,在老百姓眼里,仿佛就是邻居家的一位姑娘。可不是嘛,在妈祖的纪念性建筑中,有一个圣父母祠,里面供奉的是妈祖父母。进到庙里,只见妈祖父亲林愿与母亲王氏高高地端坐祠堂中央,而妈祖呢,也有一尊雕像,就在父母旁,比父母小多了。哦,妈祖这个乖女儿,正耐心地陪伴着她的亲生父母呢。这里有儒家的孝道,更多的是普通百姓家庭的生活图景与天伦之乐。妈祖成神了,并且是“发号司令”、统领天下海神的最高女神,可在父母面前,她永远是他们可亲可爱的乖女儿。离圣父母祠不远,还有一座梳妆楼,顾名思义,这是妈祖梳洗打扮的地方。在普通民众眼里,妈祖就是隔壁林家那位爱梳妆打扮的乖乖女。而其他神灵在普通民众眼里,似乎都有一定的距离。是呵,人神之间,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不说天堂神灵,就拿人间帝王而言,哪怕出身卑微,只要一登龙廷,就变得堂而皇之,望而生畏。他的乡亲熟人、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大人朝见之时,都得口称“陛下”,三跪九叩,仰面视之。唯有妈祖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哪怕带有神话色彩的升天之处,也就在题有“升天古迹”四个涂了红漆字样的岩壁上方,安了五根不长的横梁,上面架一个饰有两条飞龙的小小顶棚,棚下放一供案,显得精致玲珑、简截明了。

其实,妈祖最初的祖庙,也就搭了几根椽子,是一个相当简陋的纪念物。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日庞大的纪念建筑群。祖庙的建筑在增加、扩展,名称也因历代帝王的褒封而不断变化,由老百姓最初命名的通贤灵女祠一变而为顺济夫人庙,后又变为顺济圣妃庙、天妃宫、灵慈宫;清康熙后改称天后宫,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游客见到的妈祖祖庙庙宇,已形成两大建筑群落。一处位于湄洲岛西轴线,由大牌坊、圣旨门、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佛殿、观音殿等大小36处建筑组成,有“海上龙宫”之称;另一处是位于湄洲岛南轴线的祖庙新殿,自山顶的妈祖雕像向南伸展,有寝殿、敕封天后宫、献殿、钟鼓楼、山门、牌坊、天后广场等12个建筑项目,显得气势宏伟、气象凛然。新殿于1998年规划建设,2002年10月峻工对外开放。据有关资料介绍,仅敕封天后宫的祭拜就可容纳一千人众,而天后广场则更称得上“大手笔”,可举行万人大型祭祀活动。

妈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女子,但她又是一位不同凡响的神灵。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度里,她必得具有一定的规格与礼仪,才能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无所不能、庄严肃穆的神灵形象。

在湄洲岛的制高点,高高地耸立着一尊属于新殿建筑群落的妈祖塑像。塑像的精确高度为14.35米,由365块花岗岩石雕砌而成,象征妈祖一年365天以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的湄洲岛屿为基地,庇佑大地众生风调雨顺、平安幸福。妈祖雕像神态安详、雍容华美,有一种贵夫人的高雅气度,须仰视才能望得见她的端庄面容。然而,在充满神灵的威严中,这尊妈祖塑像又分明透着一股磁铁般的吸附力,显得那么慈祥而亲切,仿佛正一步步朝我们走来,将禳除灾患的圣水与降伏妖魔的神法一路洒播,平安与幸福也就在她的稳健步履中实实在在地留在了人间。

莆田人对这尊妈祖崇奉有加,他们说自从山顶的神像立起后,台风就再也没有在莆田正面登陆过,总是被妈祖的神力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到风力最小、损失最少的程度。说来也是神奇,莆田台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妈祖金身千年来第一次出巡台湾的1997年。

妈祖是人,也是神;是神,也是人;她是保留着普通民女身份,同时又具有无边法力的海洋神灵。她的形象,既有供奉在祖庙里的金碧辉煌的金身妈祖像,也有质朴无华的本色石像,还有供奉在朝天阁中的黑脸妈祖像。黑脸妈祖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分灵像,因信徒众多,祭祀不断,久而久之,供奉殿中的妈祖像就被缭绕不断的香火熏黑了。而妈祖信众不仅不忌讳她的黑色皮肤,还将这一历经沧桑,有着另一种质感与美感的塑像从台湾引回湄洲。这在华夏民族的偶像崇拜史上,也是少有的个例,一种相当特殊的“妈祖信仰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妈祖神人同一的亲和魅力。是的,妈祖就像一个调皮的女孩外出,肤色在阳光的照耀与海风的吹拂下变黑了,父母不禁疼爱地说道,你看你,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会照顾爱惜自己!女孩娇嗔地回道,我就喜欢这个样子呗!父母宽厚地一笑道,好,好,这个样子好,你喜欢这个样子,那就这个样子吧!

徜徉于湄洲岛规模庞大的妈祖祖庙建筑群落,我总是强烈地感到,它们是威严与亲切、凛然与慈祥、神与人、远与近、亲与疏的互补与结合。

其实,“妈祖”这一名称更是透着一股难得的质朴。有人对此作过考证,妈祖之称源于中国南方特别是福建莆田兴化一带对女性长辈的“娘妈”敬称,妈祖最初也被称之为“娘妈”女神。后来,迁移台湾的闽人将娘妈女神分灵到当地后,每年都要返回大陆,前来湄洲岛进香谒祖,时间一长,便有了“妈祖”之称,意为娘妈之祖。

尽管历代统治者封敕给妈祖许许多多尊贵的称谓与头衔,比如夫人、妃、天妃、天后等,可老百姓接受认可的,唯有妈祖之称。有人考究其中缘由,认为“倘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效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闽人在母家之称也”。呼妈祖就像遇事叫唤自己的娘家长辈,立时奔跑而来;而天妃呢,因为有了规格,还得注重礼仪威严,等她穿上相应的衣冠,则常常误事。这自然是民众对长期沿用妈祖之称的自我解释与自圆其说,但也体现了百姓的深层心理,哪怕接受恩惠、脱离苦难、解除困厄,他们也不愿与一个高高在上、可敬而不可亲的神灵打交道。

目录
目录

作品相关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默认
行 间 距 默认
保 存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