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源奂经历罗马王朝更迭的时候,魏朝的宫廷也不太平。拓跋宏马上就三岁了,他一直深受冯太后喜欢,在冯太后的提议下,拓跋宏被立为了太子。冯太后将拓跋宏哄到自己宫里,然后让人宣李皇后,李皇后知道按照魏朝子贵母死的制度,一旦拓跋宏被立为太子,自己也将要被处死,当时拓跋弘正在李皇后宫中,李皇后恳求拓跋弘救自己一命:“臣妾宁愿永远做一个小宫女服侍陛下,求陛下救我,臣妾还不想死。”拓跋弘一直深爱着李皇后,他不忍心李皇后为此丧命,就去向冯太后求情。冯太后斥责他:“子贵母死是祖上定下的规矩,更是我大魏之国策,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你身为一国之君怎可有妇人之仁!”李皇后被宦官架着从宫中走出,她不停地嚎啕大哭,冯太后劝慰她:“子贵母死是我大魏国策,只有你死了,你的儿子才会被立为太子,这是何等的荣耀!你告诉哀家,你还有什么亲戚,哀家定会重重封赏他们。”李皇后说出自己的父亲李惠,还有叔父李初、李乐。李皇后说完后哭着去抱拓跋弘的大腿,冯太后让宦官把李皇后拖走,用白绫勒死,许多人为她深感惋惜,拓跋弘也黯然神伤,然而这只不过是冯太后和献文帝母子分歧的一个开始。
拓跋弘过后把李皇后的父亲李惠从益州刺史任上宣回,封他为征西大将军,进爵为中山王,他的弟弟李初和李乐也都封为殿中尚书。冯太后本不想插手朝政,可在这件事上,她不能坐视不管,她召见拓跋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为什么子贵母死,这是先王定下的规矩,就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我知道你仁慈,可是李惠不应该留在京城里,万一他拥兵自重,后果将不堪设想。”拓跋弘说:“母后,孩儿觉得不应该是外戚就不重用,都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为了大魏江山,更要唯才是用才是。”冯太后说:“哀家这也都是为了拓跋家的大魏江山考虑,希望你考虑清楚。”
过后拓跋弘聚集亲信京兆王拓跋子推、宜都王拓跋目辰、武都公尉洛侯、中山王李惠到自己的宫殿议事,拓跋弘想要继续让李惠担任京官,拓跋子推说:“现在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太后的人,他们都只听太后的话,我们只有把那些大臣调走,才好在朝野上推广陛下的王政。”尉洛侯说:“只能先暂时委屈中山王,把他外调,同时把太后的人也都调走。”
拓跋弘听从了拓跋子推他们的建议,次日便在朝堂上宣布官员大调整,他把李惠外调为青州刺史,加征南大将军,同时趁机把贾秀外调为豳州刺史,牛益外调为营州刺史,拓跋丕外调为枹罕镇将,和其奴外调为离石镇将,冯崇因为是冯太后的弟弟,只是封为没有实权的太师了事。源贺知道新皇要立威,装病在家观察时局变化,所以他并没有受影响。而贾秀、拓跋丕他们可都是冯太后的心腹,拓跋弘全将他们外调为官,让冯太后心中大为不满,母子矛盾愈发加深。
拓跋弘送李惠离京,拓跋弘说:“你可知道朕为何把你调到青州?”李惠说:“陛下封臣为征南大将军,是要臣掌控南疆的魏军。”拓跋弘说:“你知道就好,等你到了青州便可以暗中招兵买马,这些兵马对我们至关重要。”李惠说:“请陛下放心!女子临朝,也不是我大魏祖制,臣也希望陛下能够整顿朝纲,大展宏图。”拓跋弘说:“为了我们的计划,委屈爱卿了,等事成之后,朕再把你调回京城。”临别时,李惠又对拓跋弘说道:“后宫流传太后在宫中养男宠,臣建议陛下可以从李奕入手,李奕的哥哥李敷有一个朋友叫李欣,为了不打草惊蛇,从他身上下手定能胜券在握。”拓跋弘大吃一惊,他开始谋划斗倒冯太后。
李奕是何人?冯淑仪那次要为丈夫拓拔濬殉情,跳入火海后,差点被大火烧死,当时是殿中尚书李奕把她从火海中抱出来。李弈把冯淑仪抱到旁边的大殿,让太医抢救,冯淑仪慢慢睁开眼睛,看着面庞清秀的李弈说:“为什么要救我!我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李弈说:“娘娘可不要这么想!人生这么漫长,后面还有许多未可知的事情,等经历过了一切再死也不迟啊!”冯淑仪若有所思,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寻死觅活。
冯太后过后经常把李奕召到宫中陪她说话解闷,二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索性开始偷情,李奕经常是黄昏入宫黎明离开,冯太后害怕被人发现,就把李奕升为武卫将军兼宿卫监,专门统领皇城的禁卫军,这样冯太后就能整日跟李奕在一起。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就被右昭仪乙郦华发现了,自从乙浑被满门抄斩,乙郦华就失去了可以依附的势力,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扳倒冯太后,这次机会就在眼前,但是她又不敢跟冯太后正面做对,她知道献文帝对冯太后不满,而献文帝又最信任自己的岳父李惠,她便派人悄悄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李惠,这才有了李惠临行前献计拓跋弘一说。
从李惠处听说了此事,拓跋弘派心腹宦官暗中监视冯太后,果然看到李奕在冯太后寝宫整夜不出,他有心要捉奸,可是那样又有损皇家颜面。他想起了李惠的建议,李欣现在是相州刺史,他派遣亲信尉洛侯到相州去找李欣的把柄。
李欣是范阳世家李崇的儿子,李崇曾经是燕国皇帝冯跋的重臣,可是在关键时刻率领十个郡投降了拓跋焘,让燕国元气大损,不久燕国就灭亡了,过后李崇还对燕国太子冯崇构陷,若不是源贺冒死保住冯家血脉,冯家早已灭绝,所以冯李两家在上代就为世仇,这点冯太后一直还没有找他算账。
李欣不愧是世家出身,从小就在中书学读书,跟李敷是同宗和同学,两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二人相比,李欣更加优异,拓跋焘钦点他为文成帝拓拔濬的老师,等到拓拔濬登基后李欣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拓拔濬封他为安南将军,进爵扶风公,调为相州刺史。李欣在相州任上也是政绩突出,被拓拔濬当朝表彰为四十州第一名,还特别赐给他锦衣,这让李欣非常地娇狂。
李欣住在邺城,邺城就在相州地界,属于繁华之地。李欣一向自命清高,可是他的两个手下范摽和赵端却是奸猾狡诈之徒。李欣不爱钱财,可是爱女色,范摽和赵端便专门给他寻找美人,李欣将那些美人全都娶回了家,前前后后总共纳了七个小妾,这些小妾每日要花销,李欣的官饷哪里够用,为了满足那些小妾们的需求,他渐渐开始接受贿赂,胃口也越来越大。
邺城富商的儿子把人打死了,富商找范摽和赵端帮忙开脱,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们送三箱珠宝作为酬谢,尉洛侯知道后,就串通好范摽和赵端,等富商把装珠宝的箱子抬到李欣家后院的时候,李欣的七个美妾都来挑选之时,钦差大臣尉洛侯突然带人出现。尉洛侯说:“李大人,你平日在朝廷倒是整天讲清正廉明,到自己头上却是满箱珠链。”尉洛侯当即让人把李欣羁押起来,他没有把他送到牢房里,而是送到一个院子软禁起来。
这可把李欣急坏了,这不但要毁了自己的一世清明,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李欣被饿了一整天,尉洛侯才允许范摽和赵端进去送饭,李欣狼吞虎咽吃完,愁眉苦脸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范摽和赵端就开始开导他,赵端说:“老爷,现在你没有被关进监牢,说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李欣说:“这钦差想要什么,要银子?要房产?该不会要女人?”范摽说:“老爷,这些人家都不要,今天尉大人提点我,说只要老爷招供出李敷、李奕兄弟的罪行,他就免了老爷的罪,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李欣一听赶忙摆手:“这怎么行!李敷跟我是同宗又是同学,他也是先帝器重的臣子,现在又是南部尚书,爵位高平公,李奕更是太后的红人,现在是武卫将军,兼宿卫监。他们位高权重,让我去指证他们,以后我还怎么在朝廷立足啊!这样的事我万万不能做!”
范摽和赵端一听,知道李欣一时不会同意,只好先退下了。过后尉洛侯又让李欣的夫人和他的那七个美妾来看他,对他哭诉一番,李欣开始心软。范摽和赵端再次出现时,他就问:“钦差大人果然有说,如果我招供李敷、李奕的罪行,就能免我的罪行?”赵端说:“千真万确,朝廷的斗争想必大人也知道,现在陛下要推行新政,那就得换掉太后的人。”李欣说:“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李敷有何罪状,让我如何招供?”范摽就等李欣的这句话,他从衣兜里取出一张纸,上面详细罗列了李敷、李奕兄弟的三十条罪状,李敷贪赃枉法、强占土地、草菅人命,李奕则偷娶宫女、强抢民女、逼良为娼,里面的罪状不一而足。李欣看得心惊肉跳,他惊讶道:“李奕连宫女都敢娶?那可是皇帝的女人!”范摽说:“大人只需要按照这个招供就是了,尉洛侯说他们早已收集好了证据。”赵端说:“大人就等着新皇帝重用吧!”李欣想到自己的前途,只能答应了。
尉洛侯回到平城,把李欣弹劾李敷李奕的奏折交给了拓跋弘,他把事情的原委向拓跋弘报告了,拓跋弘听后大喜,当即派人去抓捕李敷和李奕。李敷的府邸直接被官兵包围,因为他是长子,官兵还把他的堂弟李显德、妹夫宋淑珍一起抓捕了。拓跋弘派人抓捕李奕的时候,发现李奕并不在府里,原来李奕在冯太后宫里,尉洛侯派人等在宫外,他一出来就被抓了起来,李奕大声呼叫,冯太后出来阻挡,尉洛侯取出圣旨,强行把李奕带走了。
冯太后带人去找拓跋弘为李奕求情,拓跋弘说:“李欣上奏弹劾,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愤怒,朕要是不秉公审理,还怎么给天下人交待?”冯太后知道李氏兄弟是被陷害的,她有心要救他们,但是如今朝廷上下都是拓跋弘的人,况且李奕素来行事也不检点,许多证据都是真的,她只能痛苦舍弃李奕。
拓跋弘命拓跋目辰全权审理此案,因为证据早已收集好,所以李奕和李敷很快被被定罪了,拓跋弘不但削去他们父亲李顺的高平王爵位,还诛杀李奕和李敷全家,包括他们的堂弟李显德、妹夫宋淑珍、长子李伯和、李仲良等,虽然李敷素来守法,他的家人也都谦恭有礼,但终究都逃不过一死,当时许多人都为他们惋惜。发生这件事后,冯太后发誓,要重新掌握朝政。
冯太后把源贺和冯熙召进宫,跟他们说:“你们现在是我最亲近的人,哀家本想还政于小儿,可是他翅膀硬了却欺到哀家头上,哀家不能再任由他胡作非为!”源贺说:“太后想要怎样?”冯太后说:“我自从嫁入皇家,就一心为大魏的江山社稷考虑,现在有了宏儿,他要一错再错,只能让他交出皇权。”源贺说:“既然太后下了决心,臣只能竭尽全力!皇上现在把朝廷都控制了,他的心腹无非是拓跋子推、拓跋目辰、尉洛侯、李惠,拓跋子推虽然德高望重,但却不足虑也,因为他向来不涉党争,我们只要在朝中除掉尉洛侯,而拓跋目辰和李惠尤其要提防,鹿死谁手最后要靠军队。如今我大魏的军力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京师、六镇、南疆,京师的军队依然在我那些部下手中;李惠掌控的南疆的军队在青州前线,虽然离京城远,但我们不得不防;六镇的军队就在京城附近,现在是拓跋目辰在暗中控制,这是需要我们重点提防的。只要除掉这三个大臣,拓跋子推自然不用担心,至于李欣以后再慢慢跟他算账。除掉这几个人,皇上的四肢就算失去了,到时不怕他不交出权力来。”冯太后听后点头说:“跟哀家想到一处了。我们在朝廷中也要培植一些人,拓跋目辰他们四个表面上是一起的,可是他们各有各的打算,我们可以先从尉洛侯下手。”
冯太后先是暗中提拔王叡为吏部尚书,控制吏部后,她就可以安插自己的人了。后来从底层官员中,冯太后又暗中提拔李冲为南部尚书,提拔游明根为大鸿胪,提拔高闾为中书监,不知不觉中,这些人都成为了冯太后新的心腹。拓跋弘在杀掉李奕后就把宿卫监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娄提,冯太后便给一些有才能的宦官以恩惠,宫中禁卫实际上被四大宦官抱嶷、王遇、张祐、苻承祖控制,冯太后深谙只要在宫内扶植起自己的人来,一切不利的局面都可反转。
这一切都运筹好了,冯太后只等着一个可以动手的好时机。这天有普岚国使者送来一匹汗血宝马,普岚国就是罗马帝国,拓跋弘非常高兴,当即骑马带着自己的侍卫娄提和蛭拔寅、蛭地于到西郊去狩猎,竟然射死了一只老虎。拓跋弘自以为整个朝局早已掌控在自己手中,他索性趁兴继续到附近的州镇去打猎,娄提知道崞山是打猎的好地方,二人就带着拓跋弘前去。
献文帝一离开,冯太后就召来自己的亲信开始谋划。他们要从尉洛侯开始下手,尉洛侯的手下有个叫陈提的,一直跟随尉洛侯,现在尉洛侯成为大将军,正准备升他为车骑大将军,尉洛侯新娶的夫人是陈提喜欢的表妹,陈提和他表妹经常背着尉洛侯偷情,二人正在京城一个屋子温柔缱绻,就被收到消息的尉洛侯带人赶来,当场抓了个正着,原来那个消息是源贺派人暗中放给尉洛侯的。看到自己的夫人和自己的下属苟且,尉洛侯雷霆大怒,当即扇了他们几个耳光,然后恶狠狠地对陈提说:“家丑不可外扬,我看你也别想活了。”陈提灰溜溜地溜走,他素来知道尉洛侯的做事风格,心想尉洛侯不会放过自己,正好最近柔然的使节来访,他准备投靠柔然,跟着柔然使团趁夜混出城去。
这个消息同时被冯太后和献文帝的人知道,冯太后让源贺去抓捕,献文帝让尉洛侯去处理,双方的军队同时出现,双方把柔然使团的住所团团包围起来。源贺说:“陈提叛国,理应由太尉府惩罚。”尉洛侯说:“陈提是将军府的人,必须交给将军府处理。”陈提跟柔然使者说:“我有大魏的秘密,只要你们把我救走,拿下大魏指日可待。”柔然使节有心想救他,可他自己都离不开都城,自己也是焦头烂额。源贺和尉洛侯的军队剑拔弩张,僵持了一天,柔然使节需要吃饭,就派了两个使者出去买饭,其中一个使者正是乔装打扮了的陈提,这被司马金龙认了出来,他当即让人将陈提捆绑起来,带到了兵营中。
源贺亲自审陈提:“我知道你是尉洛侯的人,你为什么要逃到柔然使团中?”陈提说:“尉洛侯要杀我。”陈提将事情的经过跟源贺说了一遍,源贺说:“现在有两条路你可以选,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死路就是,我把你和你的家人交给尉洛侯,任凭他处置你。生路就是,我给你个机会,你把尉洛侯的罪状招供出来,本太尉会为你做主,把奸臣铲除了,你就是功臣。”陈提陷入了沉思,源贺让人把陈提的家人都带来跟他相聚,他的儿子也劝他把尉洛侯招供出来,陈提终于下了决心,他把尉洛侯过去干过的贪赃枉法、杀人灭口、作奸犯科的事全都招供了。
源贺有了陈提的供状,当即派人抓捕尉洛侯,因为证据确凿,背后又有冯太后支持,而献文帝还在崞山打猎,根本没人加以阻挠,源贺很快就把尉洛侯抓捕起来了,他没有急于定他的罪,而是继续软硬兼施,要他招供拓跋目辰和李惠的事,尉洛侯想到自己背后有献文帝撑腰,对源贺骂不绝口。源贺早想好计策,他假装派人在拓跋目辰门外监视,这被拓跋目辰发现了,他以为东窗事发,居然连夜带领亲信逃出平城,直奔六镇中的抚冥镇,那里的镇将是他的旧部,哪知刚到抚冥镇,城头出现的却是源怀,原来源贺早已让六镇的镇将换防,拓跋目辰只好率部向北投奔柔然,被柔然可汗郁久闾予成收留。
在源贺抓捕尉洛侯的时候,他派司马金龙去巡视南疆。司马金龙直接抵达南疆前线的青州城,李惠带人前来迎接,他还带着司马金龙去各处巡视,司马金龙问:“为什么南疆的军队比原来多出一倍,将军私自招兵买马,这是要干什么?”李惠这是奉了皇帝的密旨,只能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司马金龙说:“韩信后来可是反了!”李惠感觉来者不善,司马金龙怕打草惊蛇,赶忙补充说:“我这只是戏言,将军别见怪!”过后司马金龙的人故意在营中把京城中陈提告主、尉洛侯被捕、拓跋目辰叛逃的事传播开。李惠的弟弟李初和李乐听说后,非常焦急,二人去跟李惠说:“恐怕太后已经重新掌权了,这里离京城遥远,我们可以率部投奔南朝,这样或许还能自保。”李惠当即训斥他们:“我们李家是皇亲国戚,我受皇帝之命守卫南疆,我们李家世代忠良,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当天晚上,李初和李乐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带着自己的部众向南逃跑,司马金龙早派人紧盯他们,只等他们出城时自投罗网。二人在逃跑出城时,便被司马金龙的人包围了起来,司马金龙将二人当场抓获,宣布他们要叛逃,然后派人把李惠一家全都抓捕,全部在校场砍头。
等到献文帝带着自己的侍从返回京城,才发现自己的四个大臣只剩下拓跋子推了,拓跋子推自然是保持中立。拓跋目辰叛逃,李惠被斩首,尉洛侯看到献文帝也无法救自己,一夜之间急白了头,最后只得认罪,尉洛侯也被满门抄斩。
献文帝发现自己一夜之间什么也没了,朝野上下也全被冯太后所控制,他为此非常消沉,开始整日与和尚、道士探讨玄学,似有所悟,他有了出世的想法,冯太后趁机派人传话要他退位给拓跋宏,自己做太上皇。
献文帝就召集群臣说:“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最近朕经常有出世的想法,朕想把皇位让出。”这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当然大部分人早已知道这是冯太后的意思,有人假意劝阻,献文帝说:“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劝。只是太子还小,在皇族中皇叔子推是最为德高望重的,朕想把皇位禅让给他,由他主持朝局,定是江山社稷之福。”大臣们谁也没想到献文帝会将皇位让给拓跋子推,源贺赶忙跪地说:“陛下,皇位自古都是传给嫡长子,断没有传给皇叔的理,虽然皇子年幼,但是有太上皇和皇太后辅佐,自然能够处理政事,这才是合于天意人心。臣请陛下禅位于太子拓跋宏!”任城王拓跋云说:“祖宗规矩不能改!否则会祸乱朝政!”太保陆馛跪地说:“太子圣德承基,四海属望,不可横议,干国之纪。假如不传位太子,老臣就当庭撞死!”王叡、李冲、游明根、高闾带领文臣附议,花太平、何无忌、冉勇、源延带领武将附议,后来文武百官全都附议,拓跋子推看到满朝如此阵势,也赶忙推脱。最后献文帝无法,只能禅位给了拓跋宏。
五岁的拓跋宏即位,改元为延兴,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封冯太后为太皇太后,拓跋弘为太上皇。冯太后带着拓跋宏入住简陋的永安宫,拓跋弘则迁居崇光宫,至此专门研究佛道,只有原来的侍从还跟着他,虽然朝政大权已不在他手中,但是朝廷大事按例都会通知他。
冯太后重新执掌朝政,把贾秀、牛益、拓跋丕、和其奴都调回京城,想起当年李奕被从自己宫门口拖走的情形,她开始为李奕平反。当年的罪魁祸首李欣,在陷害李奕后,受到了献文帝的重用,此时已经做到了司徒,进爵为范阳公,虽然他不属于帝党。李欣做事非常谨慎,冯太后找不到他的把柄,就改封他为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让他到南方前线徐州去镇守边疆。李欣知道冯太后恨自己,所以做事更加谨慎小心,他带着自己的僚属赴任,他的僚属中也包括了范摽和赵端。
从前李欣得意的时候,范摽和赵端可是像苍蝇一样整天围着他,把他哄得心花怒放,还鞍前马后,什么事都不需要他操心,现在冯太后得势,二人从李欣身上获得的油水就少了许多,范摽和赵端看到冯太后对他愤恨,朝臣也都讨厌他,就有心要改投别人。
没过多久,范摽和赵端就向冯太后举报了李欣的贪腐不法行为,冯太后问起诬陷李奕的事,范摽和赵端和盘托出,还添油加醋加了许多细节,冯太后听罢愤怒不已,她让范摽和赵端上奏检举,二人对李欣的底细一清二楚,他们罗列了李欣的三十条罪状。冯太后看到主要是贪污的事,就对二人说:“这些还不足以让他死。”二人意会,上奏李欣谋反,冯太后就把李欣传唤回来责问,李欣矢口否认,冯太后让范摽和赵端与其当庭对证。李欣气得说:“你们这两个不仁不义的奴才!”范摽说:“你就不要责备我们了!难道你的品行能比李敷、李奕兄弟还好吗?”李欣知道东窗事发,只好伏法,冯太后将李欣满门抄斩,同时为李奕李敷兄弟平反。乙郦华牵涉其中,冯太后把她打入冷宫,没过多久,乙郦华就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