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浑被除掉后,拓跋琛如愿以偿得到了上官媚,他将上官媚娶为夫人,不过他的正妃却是高夫人。起初他们如胶似漆,整天在一起,直到有一天,拓跋琛听说上官媚是源贺主动献给乙浑的,他感觉自己是被利用的棋子,不顾上官媚怀有身孕,渐渐对她冷落起来。
这次拓跋琛虽然功过相抵,没有受到牵连,但是却被养母右昭仪乙郦华训斥了一番,人们都把他当成叛徒,朝廷也没有重用他,他经常沉迷在酒色中,上官媚对他劝解时,他还要加以打骂,完全变了个人,上官媚有愧于他,所以处处忍耐。上官媚后来为拓跋琛生了个儿子,取名拓跋法,拓跋琛并没有因此而多看她一眼,上官媚从此把自己的心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她还开始信佛,在家里建了佛堂,整天诵读经书,以求在尘世中解脱。
拓跋琛本来还想为国出力,可是乙浑被除掉后,他的前途也算断了,他曾是乙浑的属下,后又做了叛主之事,不可能再被朝廷重用,不会再有大作为,所以他把心思都用在了享乐上。他在京郊修造了豪华的宅院——宝园,有连片的高屋,里面亭台楼阁陈列,花园中林木并列,曲径通幽,宛若江南。
拓跋琛无法在朝中升迁,直到后来认识了大宦官刘腾,刘腾喜欢钱财,他通过贿赂刘腾,终于升做定州刺史。他到定州做刺史的时候,在那里去搜刮了不少钱财,他还在那里娶了一个美妾,取名超媚,故意气上官媚,还养了三百名歌舞伎,个个都是天生丽质。在京城的宝园,他专门为她们修筑一座园林,用玉石做井台,用金子做水壶,用银子做水缸。有人说他的园林堪比永昌王拓跋仁的庄园,他说他早就超过拓跋仁了。后来拓跋琛因为贪污被人检举,被贬回家。
因为刘腾所保,不久拓跋琛又被派往秦州做刺史。他在秦州依然故我,还在那里娶了一个羌人美妾朝云,朝云擅长吹芦竹,听到的人无不动容。有羌人部落叛乱,他多次带兵前去征讨都无法降服,后来拓跋琛让朝云装扮成老妇到叛乱的地方吹芦竹,那些羌人听到故乡的音乐后都泪流满面,纷纷投降,兵不血刃便解决了多年的叛乱,事后人们都说:“快马健儿,不如朝云吹芦。”拓跋琛还喜欢好马,他专门派人到波斯求得一匹千里马,取名为追风赤,追风赤喂食用的食槽是用银子做的,装饰环领则是用金子做的。
拓跋琛在秦州的贪腐又被人告发,他又被朝廷免职。拓跋琛回到平城的家里闲来无事,就专门给自己的几个美妾修筑迎风馆,窗棱用玉石雕琢而成,窗户用青钱装饰成花,屋里用的都是金瓶银瓮,各种用具都是金银造的,水晶钵、琉璃碗、赤玉杯、玛瑙勺满柜都是,这些贵重的器具许多都是从于阗、嚈哒、波斯、罗马运来的。当时有好多王公到他的迎风馆参观过,回家后想到自己多年的俸禄还不及拓跋琛几件藏品的价格,都气得一病不起。
拓跋琛又给刘腾贿赂无数金银,终于又被提拔为都官尚书,兼任都督,朝廷派他前去讨伐氐人羌人的叛乱。这拓跋琛平时只顾着收刮钱财,老百姓都说他比虎狼的祸患还大,他哪里是打仗的材料,他被叛军围攻,将士们死了几千人,他自己逃了回来,他原本还想让刘腾保他,可没想到刘腾已被人弹劾,连他自己的官爵都被罢免了。
拓跋琛变得一蹶不振,从前是迎来送往的,如今是门可罗雀。拓跋琛没了官职,无法搜刮,整个府邸的开销逐渐成了问题,无奈之下他把他的歌舞伎全都解散了,只剩下超媚和朝云,最后超媚和朝云也离开了他,拓跋琛凄惶成疾,上官媚带着儿子拓跋法照顾他,拓跋琛这时才注意到自己的儿子拓跋法已经长大,注意到含辛茹苦的上官媚。上官媚近年一直在诵读佛经,她为他讲述十二因缘和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拓跋琛幡然醒悟。他们一起去武州灵岩寺拜访昙曜,昙曜正在开凿佛窟,他收上官媚为俗家弟子,取名为昙媚,后来拓跋琛也做了俗家弟子,取名为昙宝。拓跋琛的正妃高氏早已去世,最后拓跋琛将上官媚扶为了正妃。
上官媚通过源家疏通,让拓跋琛恢复了河间王爵,这时正好遇到汾州的胡人叛乱,朝廷便派拓跋琛前去平叛。拓跋琛特意带上儿子拓跋法,想要他在战场上历练一番。上官媚给拓跋琛父子送行,临别时,拓跋琛对上官媚说:“从这一次平叛开始,我要改过自新,我要让子孙后代也以我为荣。”上官媚听了倍感欣慰。
拓跋琛和拓跋法离开后,上官媚开始整顿家务,等待丈夫和儿子凯旋,然而等来的却是他们的死讯。此次平叛,拓跋琛倒是振作精神去作战,可是拓跋法被围,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拓跋琛被乱箭射死,拓跋法最后也没有突围出来,父子双双阵亡。上官媚想到自己少年丧父,中年丧夫丧子,不禁悲从中来,她对红尘已无眷恋,她将一半家资捐给了贫苦百姓,自己到灵岩寺追随昙曜削发为尼,为自己的家人日夜念经。
昙曜带着昙媚去看正在开凿的佛像。昙曜此时已是昭玄统,相当于原来师贤任职的道人统,专门掌管大魏僧众。昙曜平日都在灵岩寺指挥工匠开凿佛像,总共开凿了五大佛像,每尊都有六七十尺高,窟高都在二十余丈以上,其中有一尊佛像是按照文成帝的样子雕刻的,工匠们正在那尊佛像的脸上和脚上镶嵌黑色的石头,那是文成帝的痣,这尊佛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英俊潇洒,人们都说跟文成帝长得一模一样。昙媚建议在周围开凿千佛洞,用各种歌舞伎来娱佛,昙曜认为很好。
太武帝颁布了灭佛令,昙曜是如何得以开凿佛像的,这要从头说起。源贺、陆丽、刘尼、长孙渴侯这白登四友剪除宗爱之乱后,辅佐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拔濬为皇帝,这就是文成帝。在拓跋晃和崔浩内斗的时候,拓跋晃支持佛教,崔浩支持道教,结果两败俱伤。由于子贵母死的惯例,拓拔濬的母亲从小就被处死,一直由乳母常纨抚养长大,所以他一登基就封常纨为保太后。保太后素来信奉佛教,知道京城有许多贵族暗中礼佛,她就想了个方法让拓拔濬解除了灭佛令。
那天保太后突然病倒,这可急坏了拓拔濬和冯淑仪,他们赶忙请太医来为她看病,可是无论什么药都无法治好她的病。常纨说:“我梦到永安寺地宫中的一尊金佛。”拓拔濬说:“永安寺早已毁弃多年,哪有什么金佛!”冯淑仪说:“我们不妨去看看。”他们就陪常纨到京郊的永安寺。永安寺自从灭佛令以来,已经毁弃多年,大门上都结出了蜘蛛网,然而让他们惊讶的是,这废弃的寺庙里竟然会住着一个人,他虽然没有穿袈裟,但却在大殿中专心地念经。
常纨指着毁弃的佛塔说:“金佛就在那个地宫下面。”拓拔濬派人挖掘,很快找到了地宫入口,打开石门后进入地宫,里面果真有一尊金佛,还有几大箱子的佛教用品,其实那些箱子里装的佛经佛具,都是信奉佛教的王公贵族们捐献的,拓拔濬打开一卷经书,看到抄写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拓跋晃,顿时在那里泪流满面。
拓拔濬出来后,刚才还在大殿中念经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当着拓跋濬的面,将自己的粗布衣衫脱掉,露出里面的袈裟,此人正是昙曜。昙曜给拓跋濬行完礼后说道:“当年太子殿下一心扶持佛教,希望教化天下苍生,他还让老衲的师傅师贤做了道人统,虽然遇到挫折,但是师傅每日都在坚持修行,师傅圆寂时向我交待,一定要把袈裟穿在心上而不是穿在身上,把佛法发扬光大,老衲今天终于迎来了圣人再世的陛下,老衲请求陛下能够收回灭佛令,让佛法在大魏光大。”拓拔濬从小跟着父亲拓跋晃,何尝不是一心向佛,他知道灭佛令是先帝所下,自己刚刚上台,废除也要服众才行。拓拔濬内心矛盾,所以没有当场回答昙曜,昙曜请求为保太后常纨做法,拓拔濬答应了。昙曜召集自己的秘密弟子,进入皇宫为常纨念经,说来也怪,念完三天经后,常纨的病居然不药而愈。
拓拔濬次日上朝,当着众臣的面讲述了保太后的经历,他说:“当年太武帝下灭佛令是事出有因,佛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想收回灭佛令,众位爱卿可有意见?”果然他话音刚落,就有朝臣反对,反对的理由无非是当年辩论时的内容,拓拔濬只好召昙曜进殿,问他有何应对之策。昙曜说:“佛教能够教化天下,利国利民,大爱无疆。不过由于管理不善,会影响到国政,所以可以设立昭玄统来统领全国僧众,在州镇设立僧曹统,统管州镇的佛事,专门划定僧祇户,起初可以从齐州的平齐户和凉州的平凉户中选,他们不服国家杂役,每户供奉六十斛粟为僧祇粟,寺庙周围的地归寺庙,由向善的囚犯耕种,专门编为佛图户,这样一来供奉寺庙,二来劝人向善。”拓拔濬问群臣昙曜的应对之策如何,源贺、刘尼等本就觉得当年灭佛太过极端,现在陛下要纠正,自然都是支持的。
拓拔濬当即任命昙曜为昭玄统,管理全国僧众,他又让人在各州镇设立僧曹统,划定僧祇户和佛图户,从那天起佛教才重新在魏国兴盛起来。昙曜又向拓拔濬上奏:“老衲在武州山看到五色的灵光圈,正是开凿佛像的圣地,老衲希望在当地开凿五个大石窟,为我大魏开国以来五位皇帝道武、明元 、太武、景穆和陛下供养佛祖。”拓拔濬听后大喜,开凿佛像,供养佛祖,可是无量功德,他立即带头捐了金银,文武百官也纷纷响应,资金备齐后,昙曜开始在武州山下建立灵岩寺开凿石窟,这就是后来的云冈石窟。
话说昙媚跟着昙曜修习佛法,修为越来越高,最后她决定把自己家的宅院宝园改为佛寺,自己再无牵挂。他在大佛中为家人开凿小佛,自己亲自书写“比丘尼昙媚造像记”:
夫含灵镜觉,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应物。利润当时,泽潭机季。概不邀昌辰,庆钟播末。思恋灵福,同拟状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资津,十方齐庆。颂曰:灵虑巍凝,悟言鉴觉。家绝照周,蠢趣澄浊。随像拟仪,瞻资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
僧侣们都夸她的字写得好,昙曜看后说:“结字方整,笔势开张,稳健而宽博,古朴而飘逸,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最后让工匠雕刻好,放在了石窟中,这块造像记一直保存到千年后的今天,成了魏碑书法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