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仪被封为皇后,由于她做事公平,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上得赫连太皇太后、冯太昭仪、宝太后欢心,下得各位嫔妃称赞。她还经常帮助拓跋濬处理公文,他们几乎天天都在一起。这天他们一起在龙虎苑漫步,拓跋濬又听到冯淑仪叹息,他忍不住问她:“爱妃,你现在已经是一国之母,怎么最近总看到你落落寡合的?有什么事尽管讲出来,就算你要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朕也要命人去摘下来给你。”冯淑仪说:“陛下,这事跟奴家的身世有关,不知道该不该说?”拓跋濬问:“什么事?你不妨先说与朕听听。”
冯淑仪跪地说:“奴家的父亲冯朗,对国家忠心耿耿,却被冤枉造反,一家老小惨遭毒手,只有我一人幸免于难,我年幼就入宫在冯姑姑身边长大,现在奴家当了皇后,愈发思念起父亲,恳请陛下为奴家的父亲平反!”拓跋濬听后,陷入沉思,冯淑仪见状,哭着说道:“假如身为皇后,都无力为父亲洗脱冤情,奴家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拓跋濬赶忙将冯淑仪扶起。拓跋濬对冯淑仪说:“爱妃,其他事都好说,可你说的这个,可是先帝当年定的案子,要翻案,就要有证据。你先不要急,朕让人翻看当年卷宗,看是否有何纰漏。”冯淑仪说:“这案子,奴家知道当年有一个人经手,他可以证明我父亲的清白,只要他出来翻案,一定可以名正言顺替我父亲平反。”拓跋濬问是谁,冯淑仪说源贺。
拓跋濬当即宣源贺觐见,跟源贺说了这件事。源贺早已想为冯朗平反,他跪地说:“冯朗确实是臣的世交,当年是臣通过他劝降的冯氏三兄弟,才让燕国速速灭亡,后来各地陆续有叛乱,包括臣的哥哥保周,宗爱趁机蛊惑先帝,先是构陷冯熙、冯邈,最后逼迫冯朗反叛,先帝派臣前去监督冯朗,可是他一片忠心,到死都想着先帝会像对待臣一样对待他,不会牵连无辜,可惜当时宗爱把持朝政,连太子和崔浩都被他设计害死了,他又怎么会让冯朗逃掉!”拓跋濬听后说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你赶紧调出卷宗,朕要为冯朗平反。”
源贺听后,知道冯朗能够平反了,他激动不已,赶忙去调出卷宗。他知道当年是拓跋焘要置冯朗于死地,但是现在看来,这笔账只能算到宗爱的头上了,自古皇帝怎么会认为先帝有错。源贺现在只想为冯朗平反,他把一切都做好了,就上奏拓跋濬,拓跋濬在朝堂上当着众朝臣的面说道:“宗爱阉党之乱是大魏前所未有的,两位先帝和几位大臣都被他害死,朕已让源贺查明,广平王冯朗为国有功,却无辜被陷害谋逆,朕已派源贺查明真相,即日平反,今后再有人敢说冯朗叛乱的,朕让他人头落地。”乙浑本来还想出面反对,听到拓跋濬后面的话,也不敢多言了。
冯朗平反了,拓跋濬和冯淑仪专门召见源贺,还重重赏赐了他。源贺却突然跪地说:“微臣还有一件事要启禀陛下和皇后娘娘,其实冯朗的儿子冯熙还活着。”当时冯淑仪正吃着樱桃,听源贺这么一说,激动得手中的果盘都跌落在了地上,她赶忙追问:“你是说我的哥哥冯熙还活着?”源贺点头说:“娘娘,当年冯朗求臣为他留下血脉,臣不忍心看他如此冤屈,就让他的羌人养子冯义带着冯熙离开,到氐羌人中去生活,算起来如今他应该有十八岁了。”冯淑仪赶忙问:“你可知他现在哪?我现在就想见到他!”源贺说:“臣当时只知道,冯义是你父亲任秦州刺史时收养的,臣想大概在秦州,微臣愿意带人去察访。”拓跋濬当即派他去寻找冯淑仪失散多年的哥哥冯熙。
源贺带着自己的部属花太平、何无忌、冉勇、源延,率领五百精兵向秦州进发。他们抵达秦州治所上邽城,当时乐平王拓跋拔任秦州刺史,他带着另两个刺史杨定国和李重耳到城门口迎接,北魏的制度是,各个州都有三个刺史,其中有一个皇族刺史,另两个是外姓刺史,三个刺史共同管理一个州。晚上拓跋拔在自己府邸宴请源贺,拓跋拔问:“太尉到秦州是为圣上办的什么大事?”源贺说:“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为皇后办件私事,如今冯家已经平反,想要寻找失落民间的兄弟冯熙。”拓跋拔说:“这事好办,我明天就张榜找人,不出几天肯定能找到。”源贺说:“这事还是私下办好,大张旗鼓,怕被奸人利用。”
拓跋拔让自己的别驾,也就是副手,带源贺去查对户籍。经过三天的查对,有三个叫冯熙的,源贺后来都将他们一一排除了,他们三个只不过跟冯熙同名而已。源贺聚集部众说:“按照道理,冯义应该会带着冯熙回到秦州,我们没理由找不到。”源延朝源贺嘟囔道:“爹爹也不想想,当年他们逃难,肯定很怕被人找到,怎么还会用原来的名字,估计早已隐姓埋名了。”源贺点头,笑着夸源延道:“我们这些人,就数你最聪明了!”源延听了得意道:“那还用说!”冉勇也笑了起来:“源延说的是,冯熙应该是隐姓埋名了,不过一般隐名不隐姓,我们可以派人找冯姓察访。”源贺说:“现在只能如此了。”
他们正准备出发,拓跋拔突然跑来通知说:“羌人氐人造反了!有个叫姚金刚的人,自称是秦国末代太子姚佛念的后代,他聚集了秦州周围的羌人氐人一起造反,今天已经攻下成纪县,所以太尉最近先不要出城为好!”
源贺感觉蹊跷,暗中让人出去探访,外面根本没有什么大起义,只是乡下有些流民而已。后来花太平和何无忌在城里无意间发现了左右侯官丘穆陵多侯和步六孤威远的身影,赶忙跑回来报告给源贺。源贺大叫不好:“这拓跋拔一定是投靠乙浑了,乙浑插手这件事,恐怕同样是为了冯熙,我们得加紧寻找。”
源贺借口到麦积山石窟寺拜佛,此时的禁佛令已经基本上解除,拓跋拔看到源贺要外出,又阻止说:“氐人羌人疯狂,已经杀掉成纪县令,现在出去恐怕不安全。”源贺说:“这有什么怕的,我源贺一生南征北战,我这些勇士个个以一当十,还怕几个贼寇不成。”
源贺不顾拓跋拔的阻拦,带着自己的部众强行出城,拓跋拔看自己已经拦不住,他赶忙让别驾带一队士兵跟着,名为保护,实为监督。他们骑马抵达麦积山下,发现崖壁上的石窟还有工匠在雕刻,周围的一切风平浪静,根本不像有叛军的样子。
源贺观摩半天,然后提出要狩猎,别驾哪里能拦得住。源贺率领众人到麦积山后面的小陇山打猎,开始别驾还能跟得上,后来源贺带人七绕八绕,别驾在山里被绕得团团转,最后根本找不到源贺的人,眼看天黑,只能先率军离开。
源贺摆脱了拓跋拔的军队,便带着自己的精兵直接抵达成纪县,发现那里根本没有被叛军占领,路上也没有见叛军的影子。花太平说:“这个拓跋拔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撒这样的弥天大谎。”何无忌说:“要不是朝里有人支持,他哪里敢干这样的事。”源延说:“乙浑的那两个鹰爪丘穆陵多侯和步六孤威远很快就会找到这里,我们该怎么办?”冉勇说:“天都黑了,他们应该没那么快发现我们的行踪,我们今天晚不如先住在城外的伏羲女娲庙里。”源贺忧心道:“不行!我们要尽快入城,既然现在寻找冯熙都已不是秘密,我们不如贴出布告寻找,到时候乙浑自然会出现,我倒看乙浑怎么收拾!”
源贺当天晚上就率军进入了成纪县城,县令名叫李熙,他对源贺的到来非常意外,他把源贺他们安排到了馆驿中。源贺顾不上休息,当即让他发布告示寻找冯熙,告示刚刚贴出去,听说是皇后寻找哥哥,不少人冒名前来相认,让源贺等人哭笑不得。
成纪县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所以非常繁华,这天有个叫冯大的伙计前来,说自己认识冯熙,源贺以为也是来冒认亲的,冯大却说:“这冯熙正是我家少爷,我家老爷名叫冯义,我是来城里买东西的,正好看到布告,就过来了。”源贺一听,知道这人说的是真的,因为他在告示中并没有说到冯义,他当即问他冯熙在哪里,冯大说在崆峒山下的冯家寨。
源贺留冯大住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率领亲军跟着冯大前去寻找冯熙。没想到,半路上他们就遇到逃亡的羌人氐人民众。源贺拦住一个人问:“你们为什么要跑?”那人说:“不跑不让官兵杀了!明明没人造反,他们却要把我们当山匪!”说完那人就跑了。
他们快马加鞭赶往崆峒山下的冯家寨,正遇到一队官兵赶来,这冯家寨周围都是夯土修筑的墙,好像一座小城一般,周围有家丁防守。官兵正准备攻进去,指挥的人居然是秦州刺史拓跋拔。这时源贺赶到,大声向拓跋拔喊道:“刺史大人,你不在秦州剿匪,来这里扰民?”拓跋拔看到源贺,感觉很是意外,他赶忙回答:“太尉大人,你不是在城外打猎吗?怎么打到这里来,莫不是迷路了?”
源贺冷笑一声后说:“这里是冯家寨,皇后的弟弟就在里面,你们赶紧退下!”拓跋拔说:“我只知道这里有乱民,烦请太尉退后,我们要攻寨。”源贺说:“我看今天谁敢动这冯家寨,别怪我手上的剑不长眼!”源贺拔出剑来,他的部将也都拔出兵器。
正在剑拔弩张之际,远处响起了马蹄声,一队人马赶来。等到近前来,大家方才看清是丘穆陵多侯和步六孤威远,他们为前导,后面是乙浑。乙浑骑马上前:“你们这是干什么?难不成一家人打一家人?”源贺说:“大将军,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乙浑说:“我是接到秦州刺史急报,这里的氐羌反叛,率军前来平叛。”拓跋拔赶忙说:“大将军说的是!秦州氐羌人跟着秦国皇族后人姚金刚造反,漫山遍野都是这些叛匪,他们见官兵就杀,我刚刚把这些叛匪的主力击退了!”源贺说:“刺史大人,你倒是跟我说说,这叛匪在何处?你不是说成纪城被叛军攻下了吗?难道县令李熙是匪首?”拓跋拔在那里张嘴结舌,说不来话来。
乙浑瞪着眼睛大声问:“土匪呢?”拓跋拔说:“禀将军,土匪藏匿在这山寨里。”乙浑说:“那就给我进攻!”源贺大叫:“这里面是皇后的弟弟冯熙的堡寨,我看谁敢动手!”乙浑对源贺说道:“若是让叛匪逃脱了,太尉你可担待不起!给我攻下!”
正在这时,有人快马加鞭赶来,大声呼叫圣旨到,要冯熙接旨。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赶忙下马迎接。源贺对冯大说:“还不赶紧把你家主人叫出来!皇帝的圣旨到了!让他出来接旨!”冯大赶忙向城墙上的人喊话,立刻有一个手执宝剑的英俊少年跳出,他就是冯熙,冯义也从后面出来,原来他们一直在门缝里观察着外面的一举一动。源贺赶忙让人把冯熙叫过来,冯义首先认出了源贺,赶紧拉着冯熙跑上前来与源贺相认。
宫里来的人宣读圣旨,大家都跪地听着,大意是冯朗已经平反,现在找到了他的儿子,封他为冠军将军,即日赴京上任。冯熙赶忙接旨,他似乎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他从容地领旨谢恩。他们匆匆收拾行装上路,冯义把田庄留给了冯大,冯大千恩万谢,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主子会是皇亲贵族。
源贺当即带着冯熙、冯义赶往京城,其实拓跋濬哪里会知道这里的情况,那道圣旨是源贺临走的时候向拓跋濬要的,拓跋濬早已跟源贺说好,只要见到冯熙就可宣读,源贺原本想着,有了这道圣旨,可以免去许多麻烦,没想到现在却帮了他的大忙,紧急的时候帮他摆脱了乙浑,宣读圣旨的人也是他事先安排好的。源贺带着冯熙连夜赶回京城,乙浑事后才意识到上了源贺的当,找到冯熙的消息怎么可能当天就从纪县传到了京城,可惜悔之晚矣。
返回京城的路上,冯熙和冯义跟源贺讲了他们后来的经历。那天冯朗投降,他们一路上白天睡觉晚上赶路,一路上赶到了秦州,后来在崆峒山的山谷用冯朗给的金银买了一个田庄,就开始在当地过起了土财主的生活。冯熙看到源贺,格外高兴,又是给源贺表演武功,又是跟源贺讨论兵法,源贺发现,当年的小冯熙俨然已经长成了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他们赶回京城,冯淑仪见到了自己的哥哥,兄妹二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拓跋濬早已为冯熙修筑了宏大的府邸,得知冯熙还没有娶亲,当即把自己的妹妹博陵公主许配给他,封他为驸马都尉。
拓跋濬问源贺寻找冯熙的过程,源贺趁机参奏:“秦州氐羌本来没有反叛,可是乐平王拓跋拔却假造姚金刚造反,借机烧杀抢掠,当地民不聊生。”拓跋濬大怒:“这个拓跋拔眼里还有朕吗?”乙浑怕把自己牵扯出来,赶忙说:“微臣也是接到秦州急报,才率军前去平叛,没想到都是假的。”拓跋濬说:“这分明是叛乱!”当即派人送毒酒到秦州,赐死了拓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