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训文长期准备、精心撰写的《楚庄村鸡母山文物考古发掘计划》上交有关主管部门后,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快组织、邀请了一批颇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举行了一次专门的讨论。
赵训文自然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一边认真地听取发言,一边做着详细的记录。
会上,大家对这批埋藏了两千多年的青铜瑰宝兴味盎然,如果真能将它们发掘而出,将为中华古国的历史文明增添一页新的篇章。因此,对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予以高度肯定。
赵训文听着,眼前不觉浮现出一批批发掘而出的青铜器皿:乐器、兵器、农具、造饭器、饮器、酒器、燃火器、镜子、度量衡、证器等各种门类,样样俱全,琳琅满目,精妙绝伦。顿时,他觉得应就这批青铜器的出土盛况与研究成果续写《楚庄青铜梦寻》的第七章——《楚文化异彩纷呈》。这样,一部两千多年的《楚庄青铜梦寻》,才算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构成了一个有头有尾、连贯互通的整体。
赵训文越想越兴奋,听得也就更加专注了。
然后,与会者就赵训文所撰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大家一致认为,就现有科学技术、工程水平、考古经验而言,对楚庄鸡母山洞中的青铜文物开展发掘、保护研究已不存有任何困难。
关键的问题是资金。
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国家财政每年对考古部门所拨经费相当有限。而拨下的经费大部又用于维持现在机构的运转,仅工资一项,就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因此,要想通过考古部门获得可观的发掘资金,不仅仅是困难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
如果就此写上一份申请专项资金的报告,呈送省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那会怎么样呢?
仍是困难。
已立项、等待着发掘的古墓遗址、需要维修的重要古物已排成了一条看不见的“长龙”。楚庄青铜文物的发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不能提前考虑?可中国的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你楚庄青铜文物重要,其它的就不重要吗?都可以举出一大堆重要的理由令人无法反驳。如果依照先来后到的惯例,将楚庄青铜文物的开掘经费申请报告排列其后,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轮得上,即使轮上,所拨经费将有多少?能干多少事情?也很难说。
同时,有专家就楚庄村青铜文物的开掘本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主要归结为两点:
一、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毕竟不是历史,其中有着许多虚构、想象、夸张甚至荒诞的成分,鸡母山洞中的宝物是否真的存在?
二、熊子当年是否已将洞口封死,若留有通道,到底在哪?如果鸡公山下没有通道,又该如何开展发掘?
这时,轮到赵训文为大家释疑了。
首先,他将自己小时所闻所见原原本本地叙说了一遍,那被农民打碎的铜鼎、大炼钢铁时打捞上来的锈蚀铜器等,都无可置疑地说明已发生的历史和鸡母山洞中所藏宝物的真实。
至于洞口的问题,赵训文认为只能在鸡公山下。万一不在鸡公山下,或是熊子封死了洞口,只要我们下决心展开发掘,以今日的科学技术,要想找到洞口,应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比如用超声波进行地下探测,就准确得很。
赵训文的发言简短有力,很快就打消了专家们心中存在的疑问。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资金。
而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今天,没有钱,要想办成一件什么大事,比登天还难。
大家开动脑筋,出谋划策,议论纷纷,想了不少筹资渠道。有的建议寻求社会赞助、广泛募捐;有的说可以采取与有经济实力的公司、财团联合开发的方式引来资金……但这些融资途径都很玄乎,考古发掘可以说是一项无利可图的事业,如果没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献身精神,又有谁愿意白白地将一笔巨额资金投入其中而没有收益与回报呢?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形成了如下几点初步的意见:
一、楚庄村青铜器发掘计划予以通过,可以继续向上级专业主管部门申报,请示批复;
二、就发掘研究经费写出专项报告,报请国家财政部门,只要耐心等待、加紧催促,总会有所收获的;
三、由赵训文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班子,着手开展有关发掘前期的初步准备工作;
四、不放弃任何机会,采取多种渠道,不拘一格的向社会广泛寻求资金及合作。
应该说,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会议,一些重大问题,都在会上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一个以专家、学者为主的务虚会议,能开到这样一种程度,就很不错了。赵训文要走的第一步,寻求上级专业主管部门的批复同意,已基本达到。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营业执照”,下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因此,赵训文对讨论的结果非常满意。在会后的便宴上,他给到会的每一个专家、学者敬酒,衷心感谢他们的关怀、支持与帮助。虽然端着的是一个只装四、五钱酒的小酒杯,可每人一杯敬下来,他的肚里就装了个七、八两高度白酒。便宴结束,已有点醉醺醺的味道了。晚上回到家中,他倒头就睡,做了不少的好梦美梦。反正第二天是星期六,休息,也不用操心什么,一觉睡到九点半才醒转过来。
醒来后脑里就想着鸡母山洞中的青铜开掘了。
关键之关键,就是要搞到一大笔款子。
上哪儿去筹钱呢?
高兴劲儿一过,酒一清醒,赵训文就感到十分为难了。他一介书生,所学又是一个艰深冷僻的专业,活动范围相当有限。这些年来,虽然跟企业界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来往与深厚的感情,商人言利,他跟你又没有利害关系,别人凭什么无偿地拿出一笔款子来跟你赞助呢?
钱,钱,钱,一连好些日子,赵训文脑里整日想着的就是钱。从未被钱所累的他脑里装满了一迭迭刚从印刷厂取出的崭新钞票,色泽艳丽,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油墨香气。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了,不是说金钱散发着铜臭味的么,怎么芬芳扑鼻、怪好闻儿呢?“哗哗哗哗”,他一张张地数着,脆响脆响,像在奏着一曲动人的音乐呢。
他脑里出现的这些钞票啊,就像端上桌的一盘盘美味佳肴,真可谓声色味俱全呢;它们有画面、有音响、有颜色、有味道,还像一首电视音乐交响诗呢。
金钱,在他脑里,还从未有过如此奇妙的感觉。过去,他对它的认识与情感,并未占据半点重要的位置。他把金钱看得很淡,以为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生存条件就够了,没有必要扭曲人格、精神变态地去追求这种既肮脏又神圣的东西。
可现在,他觉得对金钱的感情,除了爱外,还是爱。他太需要钱了,想要很多很多的金钱,不为别的,就是实现心中那永恒的梦想,掘出那些青铜瑰宝。
到哪里去弄这么多的钱呢?
他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那么,还是按会上讨论的结果,先挂牌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再说吧,有了组织、机构,哪怕它再小,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了。“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办事最讲究名份二字了。
可这也需要钱。上面还没有拨下半分经费,暂时也不可能有经费下发。于是,赵训文便与妻子商量,将家中近几年的所有存款从银行取出,作为启动资金,打出了“荆州楚庄村古代楚国青铜器发掘研究工作小组”的招牌。
可巧的是,就在招牌挂出的当天,他接到了弟弟赵训武从清明镇邮局打来的长途电话。
在电话里,赵训武告诉了他自上台以来所取得的政绩,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他都烧起来了,且烧得红红通通、亮亮堂堂,几乎燃遍了楚庄的整个天空。
赵训武的语气中透出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兴奋,再三再四地要求哥哥今年春节一定回家过年。他说教学大楼已修了三层、修复大圣庙的准备工作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年底就可奠基动工。当然,这里面都有哥哥的功劳,他希望赵训文一定赶回家中与他共同分享这来之不易的成功的喜悦。
赵训文道:“成,今年我一定赶回故乡过年。”
赵训武说:“哥,还有一件事情,不知你帮不帮得上忙。”
“你说吧。”
“大圣庙完工后,庙里肯定需要和尚镇守。俺已在当地找到了两个在‘文革’时期强迫还俗的老和尚,但他们年事已高,加上长期还俗在家,对佛经、佛事已不太熟悉。关于这大圣庙的设计、修复呀,村干部、村民们都想把它做成方圆百里内最大最好的一座庙宇。俺想,不仅庙要好,和尚也得有一定的档次才行,不知你有不有什么关系和路子帮我请一名层次高一点的主持过来?”
赵训文道:“老二,这回又算是你找对了。正巧咱们历史系有位教授是专门研究宗教神学的,跟全国几所有名的神学院、佛学院都有一定的联系。我找他出面,让他跟你推荐介绍一名从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去大圣庙当主持,你看怎么样?”
“俺当然是热烈欢迎啊,就不知咱们楚庄山高路远、穷乡僻壤的,人家愿不愿意来呢。”
“老二啊,你这就不懂了,神学院、佛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跟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可不一样呢。一般的大学生,只想着要留在大城市,成绩越好的、路子越广的也就越有这种希望;可宗教学院的毕业生却不然,他们一心想着的就是逃离喧嚣、繁华的世界,能到越偏越远的地方去就越好,不仅在那儿可以独挡一面地主事,更可潜心于对上帝或佛祖的虔敬与研究,因此啊,只有成绩好的,才有可能分配到那儿去呢。鸡母山大圣庙是天台宗的创始人智 修建的,智 这个人,在佛教界名气可大得很啊,因为他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宗派,开了西方佛教中国化的先河,佛教界中,没有不崇拜他的。鸡母山不是一座凡山,大圣庙不是一座凡庙,名山名庙,想去的和尚肯定不少呢,也只有找一个学问深厚的主持才镇得住、配得上,说不定到时候还能找到一名研究生呢。”
赵训武一听,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能找一个佛学院毕业出来的大学生就不错了,若有研究生前来,那更是为大圣庙增添不少光彩了。哥,这可太好了,你就把这事放在心坎上吧,要是庙一修成,主持到位,那种效果啊,嘿嘿,俺不说,你也晓得该有多风光了。”
谈完村里的事情,赵训文正准备着放下话筒了,没想到赵训武突然故作神秘地说道:“哥,我今日打电话,除了要跟你谈刚才的这些事情外,还有一桩天大的喜事要告诉你呢!”
“天大的喜事?”赵训文反问道,“我想不出来还会有什么天大的喜事。”
“俺不说,你先猜猜看。”
“是不是妹妹训泉谈了一个满意的男朋友都准备要结婚了?”
“不是。”
“那……我猜不出,老二,你莫搞得神秘兮兮的让我猜来猜去,是不是现在当了个支书打长途电话就不要自己掏腰包了?”
“哥,看你把话说到哪儿去啦,跟你联系一次不容易,俺就是再穷,也不心疼几个电话费呢,上次跟你打那长时间,还不俺自个儿掏的腰包吗?”
没想到一句玩笑话,赵训武把它当了真,赵训文马上道:“老二,我在跟你开玩笑呢。”
赵训武灵机一动地说:“俺知道你在开玩笑,这番解释,还不是想跟你在一起多说几句体己的话?哥,俺说的这桩喜事呀,谅你也猜想不到,这可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啊!你晓不晓得,咱们的伯父赵德炎还活在世上呢!”
“啊?什么?老二,你说什么?咱们的伯父?就是那个解放前遭钱耀祖报复让国民党拉壮丁抓走了伯父?”赵训文一听,心里激动得不行,马上一迭连声地反问道。
“是的,哥,咱们也就只一个伯父啊,不他又是谁呢?他不仅还活在世上,而且成了一个有钱的大老板,他在美国开有一家了不得的大公司呢。哥,爸爸前不久接到了他从美国拍来的一封长长的加急电报,询问咱们村和家里的一些情况,并说正准备于近期回国探亲。俺马上给他回了信,把村里跟我们家的情况都告诉给他了。”
“哦,太好了,可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大喜事,你要我怎么猜得出?你说他马上就要回国探亲,具体时间定下没有?”
“电报拍的很急,俺估计他接到回信后,就该准备着动身返家了。”
“这样吧,伯父一到家,你就马上打电话告诉我。”
放下电话时,赵训文又再三再四地交待老弟莫要忘了他嘱咐的这件大事。
伯父还活在人世,这真是一桩令人高兴的大喜事,并且还在美国开有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顿时,赵训文就想到了楚庄鸡母山的开掘,要是此举能够得到伯父的支持,还愁寻不到洞中的那些青铜宝器吗?
正在为资金的来源、筹集而焦灼而忧虑,突然就从美国冒出了一个有钱的伯父。天遂人愿,水到渠成,看来鸡母山洞中的宝器藏了几千年,也该出头露面了。
下面,就该我动笔撰写第六章《赵训文梦想成真》了。
伯父啊,你就快点回来吧,好让我将《楚庄青铜梦寻》续写完毕!赵训文盯着地球仪上的那片美国领土,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期待与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