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籍页 登录

3

作者:曾纪鑫 | 发布时间:2018-04-03 09:20:30 | 字数:8527

陈志高上下左右地敲击着竹架上的瓷盘,将一双筷子舞动得令人眼花缭乱。串串清脆的音符自瓷盘腾跃而出,构成一曲别致动人的音响伴奏,将他那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神采飞扬的说唱烘托得更加韵味悠长,令赵训文终生难忘……

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战,他们你打我、我攻你,打打闹闹,纠缠不休,你不让我,我不服你,好一片混乱。你道他们为何要如此这般地苦苦争斗?目的只有一个,为的是都想统一中国,称霸中原。

这七个王国中,当时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就是楚国。你道楚国在哪儿?它不在天边,也不在海外,就在咱们眼前。嘿嘿,不错,咱们脚下这块地方在那个时候啊,就是正儿八经的楚国中心。所以说呀,咱们就是地道的楚人。当时,楚国地盘最大,钱财最多,兵力最足。特别是咱们楚人打起仗来,动作敏捷,武艺高强,能吃苦,不怕死,最为勇敢,一个赛百个,真可称得上是所向无敌呢。因此啊,楚庄王曾经带领强大的楚军,北伐中原,一直打到东周的首都洛阳附近,把个周天子吓得屁滚尿流,赶紧派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还有不少好吃好喝的东西前来慰问劳军。楚庄王见当朝的天子都要拍他的马屁,自然是高兴得不行,就放了他一码,只是问了一下青铜九鼎的重量,便回军撤兵,善罢甘休了。俺今天说讲的这些,就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问鼎中原”这个词儿的来由。

啊?你问什么?对,不错,你那天在湖滩上见到的铜罐,就叫鼎,楚庄王问的,就是鼎有多重。当然不是咱牛浪湖里的那个鼎,那个鼎太小了,不值得楚庄一问,他问的是藏在洛阳城中的九个蛮大蛮大的铜鼎到底有多重。你道楚庄王不问别的,为什么偏偏要问铜鼎的重量呢?因为鼎这个东西呀,你不要看它现在没么大的作用,不是那么金贵了,可在古代,却特别特别地贵重。古人煮饭炒菜没有锅,主要就用鼎;帝王祭祀天地,也得用鼎。后来,一个叫大禹的帝王,收集天下的美铜,铸了九个大鼎,这就是人们后来常说的青铜九鼎。只要哪个得到了这九个鼎,就可以发号司令,当中国的天子,拥有很大很大的权力。所以说啊,楚庄王问鼎不为别的,是想得到这九个铜鼎,当中国的天子,他想让衰弱昏庸的周天子主动交出那九个铜鼎让位!可周天子不懂板眼,不想让位,楚庄王也不强求。你想想看,他已带兵打到了皇城脚下,只要一声令下,打下洛阳,消灭东周,抢那青铜九鼎,不是太容易了吗?可楚庄王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是一个讲仁义的人,周天子已经向楚国求饶,那其它的六国就更不在话下了。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人家全部杀光打死,而是要让其它几个王国服气。九个铜鼎又算得了什么?以楚国之富,铜矿之多,他楚庄王可以命人铸九个比那更大的出来。再说,就是得到那九个铜鼎,要想弄回首都,隔山隔水,千里迢迢,也不好搬运呀。哦,我忘了告诉你,楚国的国都当时叫郢,就是现在的荆州城,离咱们楚庄村不到两百里路。

楚庄王这么一想,就班师撤军了。一回到郢都,他就征召楚地著名的铜匠,把楚国出产的上等青铜,全都运到楚都,花了几年功夫,又铸了九个更大的铜鼎。这九个铜鼎一铸成,就把周天子的那九个给比下去了。因此,楚庄王就成了当时中国的盟主,实际上的天子,其它六国,还有一些远荒蛮夷,都跑到荆州来朝贡。

那个时候啊,咱楚国人可真是风光得很啦。可惜好景不长,楚庄王一死,后来的一些继位者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他们胸无大志,只会游山玩水、吃吃喝喝,把个好端端的大楚国家,搞得一天不如一天,衰弱得没有办法,反而成了其它六国欺负的对象。唉,只要想到这一点,俺老陈心里就怪怪地不是滋味,伤心得很啦。小训文,你想想看,要是后来的楚王稍稍争气,那后来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国,而是咱们堂堂正正的楚国了。

闲题扯远,现在书归正传。

自打楚庄王一死,楚国就衰弱了。王位传到楚怀王手中,那更是昏暗得不行。在国内,他搜刮民财,把老百姓逼上了绝路,都起来跟他造反,天天都有暴动发生,楚国就被一些起义的队伍分割得这里一块,那里一片,乱得一塌糊涂;在国外,西边的秦国却越来越强大,老是带兵前来攻打,把咱楚国当成了一个柿子,这里捏捏,那里按按,硬是欺负得不行。楚怀王先是被一个叫张仪的秦国国相像小孩一样耍弄,后来又听信秦王的花言巧语,给骗到秦国首都咸阳,想逃跑又没有跑脱,结果楚国的一代国君,就这样孤零零、惨兮兮地病死在了秦国的首都。

怀王一死,顷襄王继位,秦国眼见时机已到,就想把楚国一口吃掉,便派一个名叫白起的大将,率领上百万大军,全力攻打楚国。这个白起呀,他的名气很大,最会带兵打仗了,其他六国的将领,大多不是他的对手。楚国的顷襄王一见是白起带兵前来,更是吓得不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王宫里有个名叫熊子的大臣,他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当即就给楚王上了一书,献出抗敌妙计:立即动员楚国所有精锐部队,派一兵最有威望的大将率领西进,与秦军决一死战。如能一战而胜,楚国可保平安;若是楚军失利,那就赶紧退兵固守郢都。郢都既有长江天险,还有一道高大而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只要守上半年的时间,楚国各地的勤王军队便会先后赶来救援,那时候,内外夹击,就可打败敌人,消灭秦军。

楚王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依计而行。派出了楚国的主力军,由一位很名望的大将屈平率领,浩浩荡荡地向西开进。秦军攻楚,势头凶猛,如风扫残云,很快就打到了一个名叫鄢的地方,鄢是楚国的第二大城市,被楚人称为小国都。楚军不敢怠慢,马上开进鄢都,与秦军展开了拚死搏斗。楚军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打得好勇敢好顽强,一个个喊叫着直往前冲。这一仗打得很惨很苦,双方被杀死的士兵呀,简直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战斗结束,楚军终于取得了几十年来一次少有的胜利,保住了鄢都,阻止了秦军的攻击。

胜利的消息传到郢都,顷襄王高兴得不行,给出谋划策的熊子大大地赏赐了一番。但熊子内心却忧郁得不行,因为这次胜利,只是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并没有彻底打垮他们。秦军败了,却没有退回,而是驻扎在鄢都城下,还准备着新的进攻。两军相持,大战还在后头,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就楚军现在的情况来看,赢得起,输不起。若有一次失败的话,那么,兵败如山倒,莫说鄢都,就是郢都,恐怕也难以守住了。想到这里,熊子就多了一个心眼,暗暗地作了一手新的准备。这次,他没有请示国王,因为他知道,要是跟顷襄王上书这件想做的事儿,很有可能会给自己惹出麻烦,不如先做了再说。

于是,他派出不少亲信,在郢都附近到处寻找可作仓库的秘密山洞。发现了不少,可熊子前去察看,却没有一处符合他心中的要求。那么,就将寻找的范围扩大一些,放在方圆一百里、两百里的范围之内。寻来找去的,后来就看中了咱们楚庄。咱们楚庄当然是很不错的啦,有山有水,风光秀丽得很。但熊子看中的倒不是咱们楚庄的漂亮,而是这里的一个湖和一座山。一个什么湖?就是现在开荒造田的牛浪湖;一座什么山,就是耸在湖旁边的鸡母山。在古荆州方圆两百里内,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他为什么偏偏就看中了咱楚庄村的一山一湖呢?嘿嘿,这里头可大有讲究了。牛浪湖位于湖北湖南两省交界之地,偏僻幽静得很,一般人难以发现,可它却有水路与外面的世界相通:它北经松西河勾通长江,可直接到达郢都荆州;它南接虎渡河,可顺流而下直入八百里洞庭湖。再看这鸡母山,山不高,山上却是青松翠柏、花草满地;最妙的是,山里头藏着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什么东西?一个好大好大的石洞。这个洞,正是熊子要找的那个“仓库”。熊子还嫌洞小,又从外头调来了一船一船的民工。民工们来的时候,都蒙了眼睛,船也行得七弯八绕,不让他们知道半点秘密。民工们一来,就开始掏洞。人多力量大,那时候来的民工啊,可比咱们今天开荒造田的社员要多得多呢!本来就大的洞被他们掏得更大。那些从洞里掏出的泥土岩石怎么办?如果把它们倒在湖里,就会堵塞水路。干脆,熊子就命把这些掏出的土呀石呀全都堆在一起,堆在了鸡母山的对面,就又长出一座山来。这山就是咱们今天的鸡公山,鸡公山不高,要比鸡母山矮一大截。什么原因?因为这是鸡母山下的一个小鸡公儿,当然就没得它母亲高大了。鸡公山上全是岩石,寸草不长,光秃秃的,就跟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差不多;而鸡母山上,绿绿葱葱,肚里还怀着一串又一串葡萄般的金蛋。它肚里的那些金蛋呀,都是熊子放进去的。熊子在那肚里到底放了一些什么样的金蛋?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在后面慢慢道来。

熊子将鸡母山的溶洞越掏越大,一直掏到他满意为止。然后,他又把原来的洞口堵死,改了一个新的通道。这个新的口子隐密得很,一般人难以找到,就是找到了,要想打开,或是进去,也很困难。因为熊子命人在那里头设置了陷阱呀、绊索啊、弓箭啦等不少暗道机关。一不小心,它们就会要你的命。完工后,熊子又把这些民工的眼睛蒙住,再把他们一船一船地运走,一直运到洞庭湖,装到很远很远的楚国东边去了。结果,这些民工们谁也弄不清这个曾经掏挖过的鸡母山洞到底在什么地方。

再说秦楚两军在鄢都相持不下,就像拉锯似的,你来我往,你攻我守,打得难解难分。秦军虽然攻不下鄢城,却半点也不想退兵。想想看,那秦兵如虎狼之师,这些年来只打胜仗,还不晓得吃败仗是个什么滋味呢,哪肯自个儿认输?那带兵的大将白起,更是向秦王立了军令状的,他发誓这回一定要荡平楚都,现在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岂可善罢甘休?而楚军每次虽说都打退了秦兵的进攻,却没有力量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敌人赶出国土。双方就这样地僵持,转眼间就是半年有余。楚军每次打退秦军,都要把捷报传到离鄢城不远的郢都王宫。顷襄王接报,总是高兴万分,对前线的楚军将士大加勉励,他的心中,想着的只有胜利,胜利!

可是,楚军却没有想到,就在这殊死决斗的紧急关头,秦兵想出了一条水灌鄢城的妙计。每天,白起都要派出小股部队轮番攻打鄢城,可每次都假装溃败,迷惑楚军,不让他们发现大部秦军的行动与真实意图。楚军每天都打胜仗,也就放松了戒备,根本没想到狡猾的秦军却在鄢城西边修了一条高高的明渠。夏天一到,大雨倾盆,江水暴涨,秦军便把洪水引到明渠,灌向鄢城。顿时,滔天般的洪水仿佛从天而降,直冲鄢都的大街小巷。楚国军民没有半点防备,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一时间,全都乱了套,大呼小叫着四处逃命。可是,他们没有半点出路。城外,是强大的秦军;城内,又是波涛滚滚的洪水。一片混乱中,楚国的军民被淹而死的有几十万啊!惨呀惨,那情景真是太惨了!跑得快的,虽没被洪水淹死,但也成了秦军的刀下鬼。就这样,不到一天的时间,鄢城居民全部淹死,楚国派来的军队,也被秦军消灭得一干二净了。

楚军覆灭的消息传到郢都王宫,顷襄王接报,当时就愣了。他心中只想着楚军的胜利,还以为传来的又是一份捷报呢。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得到左右的证实后,他突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当即倒在地上。左右赶快叫来御医,众人手忙脚乱地好一阵抢救,他才慢慢地缓过气来,艰难地吐出两个字道:“快……逃……”

于是,顷襄王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心只想着早日逃命。不管熊子如何劝阻,他却吓破了胆子,抛下郢都荆州,不作任何防守,就仓皇北逃,把楚国的国都改在了河南的陈县。

幸亏熊子多了一个心眼,早早地做了一点准备。鄢城失守,郢都一片混乱。楚王既没心思固守都城,更没想到日后的反攻复国。熊子苦劝楚王没有成功,急忙命人搬出青铜九鼎,移到停靠在长江边上的几条大船上,然后通过水路运往牛浪湖,把它们秘密地藏在了鸡母山那个掏挖过的巨大“仓库”中。当时,楚王也想到过这九个大鼎,可它们又大又重,根本无法从陆地上运到新都陈县。因此,对熊子的行动,他不仅不加阻拦,还大大地鼓励了一番,表示支持。然后,他就带着一些轻便贵重的金银珠宝,在侍从们的陪同下,抛下郢都,头也不回地逃到新都去了。

熊子藏好九鼎,又开始将王宫中楚王无法带走的其它青铜器陆续运出,运往楚庄村的鸡母山山洞。他运出的这些铜器,既有铜鼎、铜鼓、铜壶、铜灯,更多的却是大刀长矛、戈戟利剑、箭镞斧头等青铜兵器。

郢都离鄢城只有一百多里,秦军攻下鄢城,稍作休整,就扑向楚国国都郢。因为楚军根本就没有派大军防守,所以很快又被秦军攻下,把荆州这座当时咱们中国最大的城市糟蹋得不成名堂。荆州城破之时,楚国大臣熊子带人将最后一批青铜器运到了船上,赶紧向牛浪湖驶去。熊子之所以没有跟随楚王北上逃命,关键在于他的心中,有着一个远大的梦想。他要留在楚庄,寻找时机报仇,使强大的楚国复兴。他在鸡母山藏有象征王权的青铜九鼎,更有一大批当时最为先进的青铜武器,在他看来,要想赶走秦兵,统一天下,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他对自己的复国梦想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熊子站在船头,正这么想着,突然,他就发现了从后边追赶而来的大队秦军船只。

楚人善于划船行船,熊子一声令下,船夫们转了几个弯,绕了一道圈,就把秦军给甩脱了。

可是,狡猾的秦军却在当地抓了几个渔民,要他们划船带路,一个劲地穷追不舍。

眼看着就要划入牛浪湖了,熊子不觉吁了一口长气。只要进了牛浪湖,将这批铜器藏入山洞,就可万无一失了。可是,就在这紧要关头,熊子却又发现了后面扑来的追兵。熊子的船满载铜器,吃水深,行得慢;而秦军却是轻装上阵,他们虽然迷了一段路,但后来抓了当地的渔民作向导,轻船熟路,所以很快又赶了上来。熊子见状,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连连叫苦不迭。眼见逃跑无望,他只得下令凿开船底,赶紧弄沉船只,不让秦军得到任何贵重的东西。

船底的木板一凿开,那白花花的湖水就哗啦哗啦地直往上喷,冲进船舱之中。不一会,装满铜器的大船就开始往下沉没,沉向湖底。船上的人,也一个接一个“扑嗵扑嗵”地跳进水中,各自逃命……

这时,老天也好像在发怒了,只见晴朗的天空,突然飘来大团大团的乌云,将天空弄得一片漆黑,活像只倒扣着的大铁锅。狂风骤起,呼呼号叫,牛浪湖中,掀起了滔天巨浪。黑锅般的天空亮起了一道闪电,刺得人睁不开眼睛。紧接着,就是一声把耳朵都要打聋的炸雷,震得天在摇,地在动,水在荡。雷声响过,老天就开始下雨了,这雨呀,下得真大真邪乎,这哪里是在下雨呀,活像是天上的菩萨拿着个水桶往下一个劲地在倒水。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巨浪翻滚,暴雨倾盆,一时间,天连水,水连天,天地间一片模糊,整个世界好像要给毁灭了一样,真正吓人得很呀!

好在这情景没有持续多久,天很快就晴了。乌云飘走了,暴雨止住了,雷电消失了。牛浪湖风平浪静,见不到一条船只,看不见一个人影,水碧天青,刚才的一切,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似的。

可是,自打这场风暴过后,咱牛浪湖的脾气就变得古怪起来了,刮大风自不用说,只要起点小风,它也会掀起一个接一个的波浪,这浪头很大,大得跟村里那耕田拉犁、又壮又肥的牯牛差不多。而这,也是人们把咱村头这湖叫做牛浪湖的来由……

陈志高活灵活现的讲述将童年的赵训文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更加激发了他的好奇与向往。

“后来呢?后来呢?”赵训文一个劲地追问道。

老婆在一旁催他吃晚饭,已催过好几次了,陈志高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噜咕噜”直叫唤,可赵训文却兴奋得不行,仍一个劲地缠着他。

陈志高只得敷衍道:“以后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但我要告诉你的是,那天挖出的铜鼎就是楚国大臣熊子沉到湖底的整整一满船青铜器中的一件;而那藏在咱们楚庄村鸡母山中的青铜宝器,直到今天,也没有被人弄走,它们还躺在那洞洞里头睡大觉呢!”

顿时,赵训文的眼睛瞪得像两个小鸡蛋:“陈伯伯,你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陈志高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俺老陈说起书来,有时免不了吹得神乎其神,可鸡母山里头的那些青铜宝器,却是千真万确的,俺半点也没有添油加醋。”

这时,赵训文突然叫道:“陈伯伯,我长大了一定要把躲在鸡母山里头的这些‘金蛋蛋’给找出来!”

陈志高说:“难呀!从古到今,该有多少人打过它的主意呀,可那些宝贝躲在里头,就是不肯出来呢!”

“我一定要把它们找出来,特别是那九个铜鼎,它们真的比我在湖滩上见到的那个还要大吗?”

陈志高不屑一顾地说道:“你那天见到的,怎能跟那青铜九鼎相比?”

赵训文问:“青铜九鼎到底有多大?”

陈志高抬起头来,两眼茫然地望着空中,想了一会儿,道:“青铜九鼎那个高呀,那个大呀,哎呀呀,真是没法比。你硬是要我说的话,我也只能跟你打一个比方。这样吧,咱们比方那青铜九鼎跟你的人一般高一般大,那么,你在湖滩上见到的那个就只抵得上你的一个小指头。”

赵训文听后,出神地想了一会,就说:“那它们该有你这屋子这般大了。”

陈志高也拿不准:“大概差不多吧,反正我也没见过。”

“陈伯伯,我长大了就把它们找出来,你就见得着了。”赵训文说得很神气。

陈志高却笑了:“癞蛤蟆扯呵欠,口气倒不小呢。”

赵训文气乎乎地说:“你笑话我是癞蛤蟆?哼,你等着瞧吧,我说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的!”

陈志高瞧着他严肃认真的神态,赶紧止住笑:“凭你这个劲头,也许真能做得到的。”

“我就是要做到!”

陈志高自言自语道:“这些青铜宝器,在那里头藏了几千年,也该到它们出头露面的时候了。”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呆呆地盯在赵训文的脸上,“文儿,我看你跟别的娃儿比,就是不一般。到时候,恐怕你真能找得到它们呢!”

赵训文像个小大人,拍了拍胸脯,大声说道:“陈伯伯,我一定要找到这些青铜宝藏,我跟你发誓!”

客轮在宽阔的江面平稳地行驶。

赵训文依旧站立船舷,江风拂面,吹动着他的头发与衣衫。他感到了一股初秋的凉意,更感到了一股难得的神清气爽。

两岸的景物,已渐渐沉入黑夜,只见得到模模糊糊的些许轮廓。远近的灯火,头顶的星辰,虽在明灭不定地闪闪烁烁,却以坚强的姿态挣破黑暗的包裹,传送着光明的信息与希望的种子。

往事如昨,但已确然远逝,流入了那永恒的虚空之中。回望前半辈子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童年的志愿与梦想而做着漫长的准备。

陈志高说书般讲述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赵训文为此作过不少考证,关于楚庄王、楚怀王、楚顷襄王这几位楚王的故事并没编造,在史书上都是有根有据的事儿;张仪玩弄怀王,怀王受骗病死秦都,白起水灌鄢城、攻陷郢都,顷襄王北移楚都到河南陈县,这也没有半点虚构;最关键的是,那个在牛浪湖滩上被农民们挖出的铜鼎骗不了他;还有五八年大炼钢铁时他父亲派人捞挖出来的那些锈得不成样子的铜器,给当作废物扔掉后,被有心人陈志高挑选了一些好点的存在家中,他后来也拿出来炫耀似地让赵训文开了一次眼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赵训文对流传在楚庄村的青铜故事深信不疑。

我真能寻得到那些藏在鸡母山洞里的青铜宝物吗?

会的,一定会的!

但是,寻到那些铜器,并不是我的目的,我要以它们作资料,通过它们的证实,破解青铜文化的奥秘,并以此探讨古楚国的兴盛衰落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赵训文早已将童年寻找青铜宝藏的冲动与誓言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追寻高度。

他知道,这将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考古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敢有半点轻举妄动。

准备、准备,只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才能找到鸡母山下的暗道,让那些代表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明的稀世珍宝重见天日,真正揭开楚国古文化的奥秘。

如果说三十六岁以前的准备纯属务虚的话,那么,三十六岁后的下半辈子,他就得尽量务实才行了。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他得抓紧时间,拟出一个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考古发掘暨研究计划,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调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付诸实施。

此次参加的三峡考古发掘工作,不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组织工作上,对他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与考验,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楚国青铜文物大发掘、大研究的序幕与预演。

在三峡库区考古工地,只要发掘出来的文物是一件铜器,赵训文的脑里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楚庄鸡母山中的那批宝物。它们藏在那个巨大的山洞中,现在到底怎样了呢?熊子当时对它们做过一定的保养安置工作没有?那些铜器的种类、数量到底有多少?楚怀王铸造的青铜九鼎是否真的要比大禹铸造的那九个传国宝鼎更加巨大?……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凭借想象去猜测。其中的真实情况,只有待到发掘之后,才有可能弄个清楚明白。

关键的是,有了这次三峡库区的发掘经验,他已知道即将面临的发掘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实践准备工作,怎样协调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怎样运用现代的技术设施现场发掘,怎样收集整理分门别类,怎样写好文物发掘报告,怎样做好防护保管工作,怎样抓住重点着手进行一些开拓性的研究……

近几个月来,他的脑中,已有一个《楚庄村楚国文物考古发掘计划》的构想渐呈雏形。

楚庄楚庄,在三峡库区的多少个日日夜夜,赵训文无时无刻不在系念着它。

客轮在迅疾前行,马上就要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乡了,他的心中,涌过阵阵滚烫的热流,一支熟悉的旋律袅绕上升,在胸中久久地回荡不已:

我们的楚庄村呀,

好山好水好风光。

环境优美山歌嘹亮,

牛羊成群〈那个〉五谷飘香。

石拱小桥村头卧,

连着历史通向兴旺。

我们的楚庄村呀,

好山好水好风光。

习俗纯朴人民勤劳,

楚风楚韵〈那个〉源远流长。

千年古道穿村过,

通向未来美好时光。

呵——

楚庄楚庄,

我们的楚庄,

我古老的故乡,

我年轻的故乡,

我美丽的故乡,

我在心中永远把你歌唱!

这是楚庄村小学校长陈炳先创作的一首校歌——《我们的楚庄村》。

楚庄村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后来,大家就把它当成了一首村歌,每逢集会及其它一些重大的公共场合,大家都会亮开嗓子,慷慨激昂地引吭高歌。

赵训文已记不得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多大年龄学会了这首歌曲,总之是自他学会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哼唱着直到今天。